Workflow
为博流量利用AI造谣“在监狱直播带货” 一网民被行政处罚
新京报·2025-10-29 08:53

AI技术滥用与网络谣言治理 - AI生成技术普及导致虚假图像和视频的生成门槛大幅降低,部分人员在猎奇和博取流量的驱使下编造传播网络谣言[1] - 山东威海网安部门查获两起通过AI工具编造传播网络谣言的违法行为,案例一为编造“在监狱直播带货”图片谣言,案例二为在广东台风期间编造“教学楼受损”虚假灾情视频[1] - 公安机关依法对两名违法行为人给予行政处罚[2] AI谣言产业链与风险特性 - AI谣言背后已形成分工明确的灰色产业链,具备低成本量产特性,单日最高可生成4000至7000篇虚假文章,成本仅为传统造谣的1%[4] - 与传统谣言相比,AI谣言危害性呈指数级放大,具有高仿真与强迷惑性,普通网民难以分辨[4] - AI谣言进化迭代能力强,能针对辟谣信息快速生成新版本进行反驳,形成动态对抗,增加治理难度[4] 识别与防范AI谣言的措施 - 信息接收者可通过查源头方式识别AI谣言,警惕来源模糊或伪装成网友投稿及内部消息的内容,可靠信息通常有正规新闻机构或官方信源背书[5] - 观察图片和视频细节,注意是否存在AI生成的典型痕迹,如人物手指数量异常、光影效果不自然或口型与声音不同步[5] - 通过验逻辑判断内容是否存在明显事实错误或逻辑矛盾,例如时间线错乱或地理信息错误,并善用权威辟谣平台进行查证[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