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遗产留给“想给的人”,法律为老人“撑腰”
 新京报·2025-10-29 20:04
辛苦一辈子积攒的房产和存款,如何按照自己的心愿安排,避免身后子女纷争?这是许多老年人关心的 话题。法律赋予了老年人处分自己财产的充分自由,但如何才能正确行使这份权利?10月29日上午,北 京三中院召开新闻通报会,通过几起典型案例,梳理出老年人养老、财产处置的关键问题。 案例一:签订多份"养老协议",谁来照顾房产归谁 案件中,老人李先诚为安度晚年,先后安排了两轮"养老协议"。2008年,他与李鑫鑫、姜伟签订了第一 份遗赠扶养协议,约定共同居住由二人照顾其生活起居,李先诚去世后其名下房产归二人所有。然而, 到了2014年,李先诚又与李学文、李金明签订了第二份遗赠扶养协议,内容相似,约定由李学文、李金 明承担扶养责任并获赠同一套房产。 同时,本案也为潜在的扶养人敲响了警钟。协议一旦签订,扶养人必须按照约定,"实质履行"对遗赠人 的生活照顾、负责生病就医及处理后事等核心义务。法律所认可的是长期、全面、实质性的付出,而非 流于形式的偶尔探望。这既是对遗赠人权益的保障,也是对扶养人诚信履约的督促,引导社会形成正确 的养老、敬老风尚。 案例二:尊重老人意愿,将遗产留给"想给的人" 刘某夫妇育有三女一子,名下有一套房产。两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