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北京金融监管局等三方联合倡议打击治理金融黑灰产
证券时报网·2025-10-29 20:20

倡议书核心观点 - 北京金融监管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及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发布倡议书,旨在协同多方力量打击治理金融黑灰产,以防范化解金融系统性安全风险,构建清朗、安全、可信的金融生态环境[1] 金融黑灰产定义与特点 - 金融黑灰产指在金融领域以违法或形式上不违法的方式获取不当利益的新兴业态,主要涉及不正当反催收、不法贷款中介、恶意逃废债、非法办理退保理赔、虚假征信修复及非法荐股等行为[1] - 金融黑灰产在互联网经济浪潮下呈现链条化、跨地域化、批量化及隐蔽化特点,广泛依托媒体平台进行市场营销和规模扩张[1] 当前治理挑战 - 金融黑灰产治罪治理面临协同机制困境、法律标准模糊、惩治力度不足、平台治理难题及消费者意识薄弱等多维度挑战[1] 协同共享与联动机制 - 倡议协同共享信息,加强信息互通以实现风险事前预警、事中快速响应及事后精准打击的全流程协作[2] - 倡议联动健全机制,完善风险监测机制,要求金融机构落实高风险信息与线索主动报告,并通过定期线索研判和联合专项整治破解司法难题[2] 权益保护与主体责任 - 倡议规范权益保护,健全投诉举报处置标准以确保合理诉求快速处理,并严防恶意投诉占用资源,聚焦高频问题强化源头治理[2] - 倡议压实平台主体责任,明确平台对入驻主体资质核验、信息发布及风险事件处置的全流程管控义务,强化内容审核以提升对非法中介的识别能力[2] 多方互动与维权底线 - 倡议深化多方互动,建立金融监管部门、检察机关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常态化互动机制,开展联合法治研究以厘清法律适用边界[3] - 倡议恪守合理维权底线,坚决抵制不正当施压牟利行为,并构建“内部处理—行业调解—仲裁诉讼”阶梯式纠纷解决体系[3] 防范教育与生态构建 - 倡议普及防范教育,借助“金融知识普及月”等活动开展集中宣教,提升公众甄别能力以打造全民反黑产氛围,从源头压缩黑灰产生存空间[3] - 最终目标是构建司法、监管、行业、平台与公众共同参与的防控体系,并向体系化、智能化、生态化方向深度演进,形成更具韧性的金融健康生态[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