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国家自主贡献目标 - 提出覆盖全经济范围所有温室气体的绝对量减排目标 到2035年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 力争做得更好[2] - 温室气体净排放比峰值下降绝对量将超过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远超发达经济体历史同期水平[2] - 延续并提高2030年三个量化指标 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30%以上 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 力争达到36亿千瓦 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2] - 新提出三个定性指标 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主流 全国碳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 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3] - 全国碳市场预计可覆盖碳排放总量的80%以上 新能源汽车目标将带动动力电池 先进装备制造 智能网联技术等相关产业发展[3] 全国碳市场建设进展 - 已建立重点排放单位履行强制减排责任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激励社会自主减排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4] - 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累计成交量325万吨 成交额2.7亿元[5] - 下一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步扩大覆盖范围 实施配额总量控制和有偿分配 并逐步收紧配额[5] - 将逐步由强度控制转向总量控制 稳妥推进免费和有偿相结合的配额分配方式 有序提高有偿分配比例[5] - 下一步将加快扩大自愿减排市场支持领域 高标准构建方法学体系 健全数据质量监管机制 做好与国际碳市场统筹衔接[5] 能源转型与产业发展 - 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产业绿色低碳转型释放新活力[4] - 交通 城乡建设等领域降碳成效显著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持续加强[4] - 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成效显著[4] 气候适应工作进展 - 适应气候变化工作体系逐步完善 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加强[4] - 自然生态系统 经济社会系统适应气候变化能力不断强化 适应气候变化区域格局初步形成[4] - 《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已印发 31个省级行政区域已制定本地区适应行动方案 39个城市开展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4]
始终做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派和实干家——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新华社·2025-10-29 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