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如何打好秋收秋种这场硬仗?
新华社·2025-10-30 00:00

秋收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 - 全国多地自9月起遭遇连阴雨天气,导致农田积水、土壤偏湿,轮式玉米收割机等机械下地困难,秋收进度较往年普遍延迟,例如河南省郸城县种粮大户的玉米收获比往年晚了近20天 [1] - 为应对泥泞环境,各地积极采用和改装履带式收割机以保障抢收,如山西运城的农机合作社将收割机轮胎更换为全地形橡胶履带,显著提升了在积水泥地中的作业效率 [1] - 农业农村部迅速协调黄淮海地区履带收割机资源,河南省调度省内8000台并引进外省3000多台履带机,山东等多地也提前摸排应急机械分布以提供装备支持 [2] 粮食烘干与减损保粮 - 适时烘干是确保粮食安全入仓的关键环节,河南郸城的粮油公司采用分段式烘干法,先将玉米湿度从较高水平降至20%,再烘干至14%的安全含水量,以提高处理量 [3] - 山西省运城市共布局164个烘干点,配置172套烘干设备,以解决粮食收获后的晾晒难题,防止霉变 [3] - 农业农村部已派出7个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分赴黄淮海冬小麦主产省开展包保指导,推动关键技术落实,协调解决困难问题 [4] 财政支持与部分地区秋收进展 - 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下达中央财政农业生产防灾救灾资金4.84亿元,支持河北、山西等7个受灾省份加快农机抢收、潮粮烘干、农田排涝等工作 [4] - 东北地区秋粮长势良好,吉林省长岭县部分地块玉米亩产超过2000斤,辽宁省粮食收获已超过九成 [4] - 据农业农村部10月27日农情调度,全国秋粮收获已过85%,玉米大豆收获过90%,其中东北地区进度超过90% [4] 全年粮食展望与秋冬种工作重点 -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主要因秋粮面积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增加较多,且大部农区光温水条件良好,东北三省及内蒙古、新疆等地生产形势较好 [5][6] - 秋粮收获大头落地后,工作重点转向冬小麦播种,但黄淮海部分地区因秋收滞后、农田积水,导致秋种进度有所延迟 [6] - 针对小麦晚播,河南省指导各地抓好排水散墒,分类开展整地播种,并保障种子肥料供应,推广药剂拌种等关键技术 [6] 晚播小麦的技术指导与品种选择 - 专家认为在气候变暖背景下,春季温度升高,加上生产条件改善,适度晚播对明年小麦生长的影响比过去要小,不应在田间积水或土壤过湿时盲目抢播,而应先整好地确保播种质量 [6] - 农技专家建议针对土壤湿度大的地块,选用耐寒早熟小麦品种,并开挖深沟排水沥水,待土壤透气性转好后再播种,同时适当加大播量 [7] - 我国已培育一些适合晚播的冬小麦品种,只要整地和管理得当,后续气候正常,明年夏粮仍可能迎来好收成,建议进一步加强受灾区秋冬种的技术指导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