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宝钢股份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于高炉炼铁,预测命中率与控制采纳率均超过90%,铁水温度控制在1500摄氏度左右且温差不超过10摄氏度,每吨铁水可节约燃料2千克 [1] - 中国宝武在"十四五"期间建成一系列行业领先的智能工厂,15家钢铁基地完成全过程超低排放改造,合计产量占比超98% [2] - 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盘,增加值在制造业中占比约80%,与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互为支撑融合发展 [3] - 钢铁行业重点企业机器人应用密度达65台(套)/万人,82.9%的企业建设智能集控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比例达95.1%,单位产品综合能耗达世界先进水平 [4][5] - 未来5年传统产业预计新增10万亿元左右市场空间,转型方向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重点加强产业基础能力建设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 [6][7] 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发展 - 均胜电子工厂部署智元具身作业机器人"精灵G2",适配工位可达上千个,推动制造业从固定产线向柔性智造转型 [8] - 智元机器人在工业智造、安防巡检、物流分拣等八大场景实现商业化部署,通用具身机器人出货量行业领先 [9] - 2024年我国"三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18%,在新能源、智能网联、量子科技等领域形成国际领先优势 [11] - "十五五"时期有望形成技术多点突破、产业梯度接续的格局,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等领域将催生数个万亿级市场 [11] - 培育新兴产业需突破技术关、品质关和市场关,重点加强质量基础设施和行业标准体系建设 [12] 服务业提质增效 - 延长石油与海尔卡奥斯共建行业首个综合能源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人工智能毫秒级故障诊断 [14] - 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垂直大模型已落地化工、汽车、电子等9大行业40多个场景,赋能数万家企业数智化升级 [14] - 2020至2024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年均增长13.3% [17] - 我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年均增长14.2%,全球市场份额从7.5%上升至8% [17] - 2023年生产性服务业占制造业中间投入比重约15.3%,生活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约1.2亿人占全行业20% [17] 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 浪潮信息为华南农业大学打造模块化智能算力中心,使育种周期缩短一半以上 [20] - 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总里程超过600万公里,"6轴7廊8通道"主骨架基本成形,实现"县县通千兆""乡乡通5G" [23] - 未来需加快建设"八纵八横"高铁网、世界级港口群,形成城市群1小时通勤圈和全球主要城市次日达物流圈 [24] - 将适度超前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强化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布局超算中心、量子通信干线等设施 [25]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