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失信名单人数何以首次下降?(法治头条)
人民日报·2025-10-30 06:41

严格规范公正适用失信惩戒制度,是推动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重要举措。如何持续提升失信惩戒工作的 靶向性、精准度和便捷性,把信用惩戒聚焦到少数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上来?近日,记 者对上海、江西等地法院做法进行采访。 ——编 者 到底是"有钱不还"还是"没钱还不了"? 这是法院受理"申请强制执行"案件后,首先要甄别、判断的问题。这关系惩戒措施的精准适用、当事人 合法权益的平等保护。如果"有能力还"却拒不履行法院裁判文书义务,将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数据来源:最高人民法院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健全国家执行体制,有效解 决"执行难"问题。 "严格区分'失信'与'失能',分别采取有针对性举措,成为最高法强调的执行要点,既严厉打击严重失信 行为,又为有发展潜能的经营主体纾困解绑,帮助'诚实而不幸'的被执行人走出困局、重返市场。"最 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黄文俊介绍,2024年以来,最高法指导全国法院开展"失信"与"失能"分类管理相 关工作,强化失信惩戒分级管理,要求积极适用失信惩戒宽限期制度和信用修复措施,提升惩戒精准 度、帮助努力偿债的被执行人继续正常经营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