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营口民营经济蝶变记
辽宁日报·2025-10-30 09:07

辽东湾畔,民营经济拔节向上。 贡献81%的GDP、82%的税收、90%以上的就业岗位、97%的经营主体,这是营口民营经济交出的 成绩单。无论是数量、体量,还是质量,民营经济已成长为参天大树,营口成为东北地区民营经济最具 活力的城市之一。 营口如何让民营经济"长红"?在11月1日第五届"营口民营企业家日"即将到来之际,《辽宁日报》 记者实地探寻营口民营经济蝶变升级的动力密码。 开局给你几口大缸,能否发展成一家叫得响的企业集团?这不是游戏,而是发生在营口的创业故 事。 在天元航材(营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厅里,陈列着两口农家常见的大水缸。20世纪90年 代,公司创始人吕德斌正是用这两口水缸作料槽,获得了"第一桶金"。 促创新 为成果转化架桥铺路 创新不是选择题,而是营口民营经济进化、迭代、进阶的必答题。 无独有偶。辽宁向阳科化集团1984年创立之初,工人们也用大缸搅拌化学原料。这是个没啥技术含 量的体力活,然而,向阳科化、天元航材这些民营企业没有满足于"出大力、流大汗",而是毅然走上创 新驱动、迭代升级之路。 "转型动机来自于市场倒逼。"向阳科化总经理王贺说,由于准入门槛低,同类工厂如雨后春笋般涌 现,厂子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