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年中国高压快充行业发展背景、政策、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未来趋势研判:车企纷纷布局高压快充车型,高压快充市场前景广阔[图]
产业信息网·2025-10-30 09:20

行业核心观点 - 高压快充技术通过提升充电效率与便捷性,有效满足快速补能需求,正推动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 [1] - 在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下,高压快充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系统性升级推动的万亿级市场空间正在打开 [1][9] - 充电效率是当前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消费者对类似传统燃油车加油体验的便捷补能需求日益迫切 [1][9] 行业发展背景 - 截至2025年8月,中国充电桩保有量为1734.8万台,较2024年底增加453万台,为高压快充技术推广奠定设施基础 [5] - 截至2025年6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3689万辆,占汽车总量的10.27%,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62.2万辆,同比增长27.86% [8] - 电动汽车的快速普及带动了充电桩单桩利用率提升,为充电运营商改善盈利状况创造有利条件 [5] 行业市场规模 - 中国高压快充行业市场规模从2022年的2478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286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46.05% [1][9] - 预计2025年中国高压快充行业规模将达到8720亿元 [1][9] - 2024年中国高压直流桩保有量为44万台,预计到2026年将达98万台 [9] 主流技术路线 - 行业已形成两大主流技术路线:液冷超充与800V高压平台 [1][9] - 液冷超充以高效热管理为核心,典型案例如华为600kW全液冷超充桩适配极氪、小鹏等车型 [1][9] - 800V高压平台聚焦高压架构能效跃升,但依赖LCP聚合物等高压绝缘材料替代传统PA66 [1][9] 政策支持 - 2024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六部门印发指导意见,统筹新基建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加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6] - 2025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通知,提出到2027年底,力争全国大功率充电设施超过10万台 [6] 产业链构成 - 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和零部件,包括碳化硅功率器件、负极材料、充电模块等 [6] - 产业链中游为充电设备的设计与生产,包括充电桩和充电站的生产、建设和运营 [6]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新能源汽车用户是最终受益者 [6] 企业竞争格局 - 行业内市场集中度较高,龙头企业如宁德时代、比亚迪等掌握核心技术和市场资源 [11][12] - 代表企业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国电南瑞、特锐德、英威腾等 [2][11] - 2025年上半年,比亚迪营业收入为3712.81亿元,同比增长23.3%;宁德时代营业收入为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 [12][13] 技术布局进展 - 自2019年保时捷推出全球首款800V高压平台车型Taycan以来,全球主流车企纷纷加速高压快充车型布局 [10] - 比亚迪、小鹏、广汽埃安等车企较早投入研发,极狐、阿维塔等新兴品牌通过产业链合作提升竞争力 [10] - 华为、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相继突破兆瓦级超充技术瓶颈,加速推进超快充网络建设 [10] 未来发展趋势 - 技术协同化:发展将从“单点突破”迈向“系统联动”,构建“车-桩-网”一体化的高效能源生态系统 [14][15] - 场景精细化:应用场景将呈现精细化与定制化趋势,依据用户在不同空间与时间维度的需求进行精准布局 [16] - 体验生态化:竞争维度将从单一技术参数延伸至以充电为核心的综合服务生态体验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