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能源“烂尾车”上百万?这三点不得不深思
人民日报·2025-10-30 10:37

行业现状与问题 - 威马、哪吒等一批新势力车企退出市场,导致上百万车主面临车辆质保失效、配件供应中断、保险难买等问题,车辆成为“烂尾车”[1] - 尽管《汽车销售管理办法》规定车企停产后应确保10年内的配件和售后服务,但企业退网或破产后,相关承诺难以兑现,车主权益悬空[1] - 一些车企在续航和配置上激烈竞争,但售后服务严重“掉线”,存在“重销售、轻售后”的惯例[1][2] 行业发展与治理方向 - 行业健康发展需要健全的消费权益保障机制作为压舱石,这包括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配件的通用性以降低维修难度和成本[2] - 建议推动停产车企与大型修理厂合作,开放诊断设备和零部件数据,确保车主维修有渠道、配件有供应[2] - 监管需与时俱进,例如参考市场监管总局针对其他领域拟订新规的做法,筑牢监管防线,督促企业规范发展[2] 行业机遇与生态构建 - 行业面临的挑战也蕴含机遇,可以借鉴2014年燃油车领域打破原厂配件垄断的经验,该举措使维修渠道增多、价格更实惠,激活了售后市场[3] - 推动第三方认证体系发展,构建开放、高效的新能源车后市场生态,能使车主受益,并使该领域成为新的行业增长点[3] - 造车是场马拉松而非百米冲刺,行业需要通过技术和管理创新,提供更优质、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和服务,才能实现稳健长远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