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从“木棍支架”到“中国制造” ——跨越两代的中非医疗情缘
扬子晚报网·2025-10-30 20:30

2025年10月23日,在坦桑尼亚桑给巴尔纳兹莫加医院明亮的手术室里,一场精细的咽喉手术正在进行。中国(江苏)第35批援桑给巴尔医疗队队员、连云港 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李利和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栾恒飞,正密切配合,为一名患儿进行喉部检查和手术…… 而在李利的记忆深处,一张泛黄的老照片总在不经意间浮现:画面中是25年前,同在桑给巴尔的科室老主任贾文波,借助简陋的木棍艰难支撑着喉镜进行 手术。 现在做手术时的场景 木棍抬起的生命曙光 时间回溯到2000年1月1日。在桑给巴尔首都医院,由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派出的第18期援非医疗队员——耳鼻喉科医生贾文波和麻醉科医生赵志斌,正 为一名喉肿瘤患者施行手术。当地医疗设施极其匮乏,连最基本的医疗支撑器械都无法保障。照片记录下那个震撼瞬间:手术台旁,当地两位医生肩扛着 两根粗糙的木棍,勉强支撑起简易喉镜的框架。这张照片,成为了中国援非医疗早期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史见证。 "连常用的麻醉药都没有,病人甚至要自备纱布、棉片。"赵志斌补充道,那是在艰苦条件下守护生命必须付出的艰辛。 2017年6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再次派出医疗团队远赴圭亚那执行援外任务。 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