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金融如何更好助力能源转型 这些专家给出答案
中国金融信息网·2025-10-30 21:38

论坛核心观点 - 产业金融是服务能源转型、配置资本至绿色低碳领域的核心枢纽 [1][2] - ESG理念是串联产业发展、金融支持与可持续目标的核心纽带,是能源转型的价值标尺与行动指南 [1] - 能源转型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答题,更是推动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 [1] 能源转型现状与挑战 - 中国在光伏、风电、动力电池等领域的产业链和垂直整合能力已位居世界前列,在关键矿产加工领域占据优势 [2] - 中国通过发展清洁能源降低了对进口石油和天然气的依赖,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掌握了产业话语权 [2] - 西北和内蒙古地区在风电和光伏发电大规模发展后,仍存在新能源消纳问题 [2] 金融支持与产品创新 - 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碳中和基金等金融产品不断丰富,为能源转型注入资本活水 [2] - 金融机构需开发金融产品来管控外部风险,以确保能源转型投资能获得长期、可持续的回报 [3] - 金融机构的科技金融业务需畅通"科技-产业-金融"循环,构建技术突破、产业发展、资本回报的良性循环 [3] 风险防控与产融结合原则 - 需坚持底线思维,构建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防火墙,防止风险交叉传导 [3] - 国有企业金融业务必须坚持产业金融的基本定位,聚焦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战略和产业链协同 [4] - 产融结合需遵循以融促产、一体协同的方针,并建立完善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预警隔离机制 [5] 企业实践与倡议 - 中国石油的石油金融业务资产总额突破1.1万亿元,探索出产业集团办金融的特色化发展道路 [5] - 9家央企共同发起倡议,提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数字金融、转型金融五方面举措以服务能源转型 [5] - 倡议凝聚三方面共识:金融护航能源转型、立足主业严控风险、建设开放生态破除协同壁垒 [5] 国际合作与研究支持 - 中国金融机构可加大对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并在绿色金融领域开展国际合作 [2] - 论坛上联合发布了《中国能源金融发展报告(2025)》,梳理能源金融市场情况并剖析产融结合运行机制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