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村字号”热潮助力乡村更美好(深阅读·“村字号”文体活动观察)
人民日报·2025-10-31 06:37

行业规模与活动概况 - 2024年全国农村地区举行各类文体活动超220万场,超七成农民群众参与文化体育活动 [2] - 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村字号”文体活动已达5类24种,包括科教、体育、文艺、休闲、展销等类别 [2] - 浙江安吉拥有乡村咖啡馆300多家,年接待游客超615万人次 [3] 商业模式与经济效益 - “村字号”文体活动带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四川雅安“村跑”赛事期间周边酒店入住率达80%,非遗产品销售额增长23.5% [3] - 活动通过盘活“沉睡资产”打造乡村经济发展新引擎,山西岚县“村超”赛场周边农特产品展销区人头攒动 [3] - 需延伸产业链做好“村字号+”文章,与农产品展销、乡村旅游、文化研学结合撬动乡村多元价值 [8] 运营特征与成功要素 - 活动具有农民主体性、文化在地性、多元融合性三大鲜明特征,农民是发起者、参与者、受益者 [2] - 采用农人、农地、农味、农产俱全的模式,舞台设在田间地头,道具就地取材,奖品多是农特产品 [2] - 短视频等数字技术打破时空界限,加速传播乡村美好生活和农民自信昂扬 [3] 发展挑战与应对策略 - 部分地方存在跟风模仿导致活动形式雷同,基础设施不完善、专业人才不足限制活动可持续性 [6] - 关键要理顺政府、市场和农民关系,政府应不缺位、不越位,避免大包大揽,坚持农民主体地位 [6] - 需建设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队伍,推动文艺人才下乡帮扶并培育乡土文化能人 [7] 社会影响与治理效能 - 活动探索乡村建设治理新模式,浙江玉环举办“村舞”比赛后矛盾纠纷数量下降两三成 [4] - 为群众搭建公共生活和交往空间,增强集体认同感和基层组织号召力 [5] - 通过深入开展乡村文化资源调查挖掘地方特色,如贵州印江为办“村戏”挖掘124个民间故事、310首民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