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贸易政策框架 - 商务部印发绿色贸易领域首个专项政策文件《关于拓展绿色贸易的实施意见》,旨在促进贸易优化升级、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服务全球气候治理 [4] - 政策文件包含四个方面举措:提升外贸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拓展绿色低碳产品技术进出口、营造良好国际环境、建立健全支撑保障体系 [5][6] - 文件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聚焦企业绿色低碳发展能力存在短板、物流环节降碳潜力有待挖掘、支撑保障体系不够完备等薄弱环节 [4][5] 绿色贸易发展现状与趋势 - 绿色低碳产品成为外贸发展新动能,电动汽车、太阳能、风能等产品和技术全球市场规模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2.1万亿美元,是目前规模的5倍 [20] - 中国绿色低碳产品出口表现亮眼:今年前三季度风力发电机组及零部件增速超过30%,光伏产品连续4年出口额超过2000亿元,电动汽车出口量去年首次突破200万辆 [20] - 绿色引领外贸产供链全面升级,第138届广交会上47%的首发新品融入了绿色设计理念,企业使用海洋废旧渔网生产泳装等创新实践广受海外客户青睐 [21] 产业绿色化发展基础 - 工信部累计创建451家绿色设计企业,开发推广绿色产品超过4万个,培育国家绿色工厂6430家、绿色工业园区491家,国家绿色工厂产值占比超过20% [16][17] - 计划到2030年将国家、省、市各级绿色工厂产值占比提高到40%,引导绿色工厂深挖节能降碳潜力,培育一批零碳工厂 [18] - 通过“点线面”结合打造绿色产业生态:“点”上建设绿色工厂,“线”上培育绿色供应链,“面”上发展绿色园区 [18] 国际规则参与与标准对接 - 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绿色治理,在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场合积极参与绿色发展议题讨论,《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已得到50多个经济体积极响应 [1][8] - 切实履行亚太经合组织环境产品清单的关税减让承诺,清单内产品关税已如期降到5%以下 [1][8] - 市场监管总局推动国际标准转化,截至2025年9月底我国国际标准转化率整体达到86%,在绿色低碳领域已转化采用相关国际标准410项 [24] 金融支持体系 - 人民银行联合相关部门出台《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2025年版)》,首次把绿色贸易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实现绿色金融对“生产-流通-消费”全链条覆盖 [37] - 金融机构积极支持绿色贸易发展,自新版目录发布以来绿色贸易贷款增长迅速,2025年中远海运能源获得交通银行2.73亿元转型贷款 [31][37] - 金融部门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权基金等工具赋能绿色服务贸易发展,支持创新信贷、债券、股权等融资方式 [30][32] 具体领域发展举措 - 展会绿色化取得显著成效,广交会、进博会已实现绿色电力供应率和特装展位绿色达标率两个百分之百 [13] - 绿色产品认证与标识体系已覆盖122种与消费者密切相关的产品,共发出绿色产品认证证书近4万张,涉及获证企业8千余家 [42] - 2024年我国企业在节能环保清洁领域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25.5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节能环保清洁类项目新签合同额接近500亿美元,占新签合同总额18%以上 [44] 国际合作与双边关系 - 中欧绿色合作基础扎实,今年7月习近平主席指出中欧要深化绿色和数字伙伴关系,中欧领导人会晤后发表《中欧领导人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 [47] - 中欧企业开展务实合作,包括中国能源集团联合法国企业投资建设东台海上风电项目,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与欧洲企业合作研发可持续航空燃料 [47] - 中国与南非等国签署的深化双边贸易畅通合作谅解备忘录中纳入了绿色贸易有关内容,与瑞士、韩国、秘鲁的自贸协定或升级谈判都包含环境保护内容 [1][9]
商务部:将持续推进自贸谈判 大力推动双向市场开放、削减非关税壁垒
智通财经网·2025-10-31 1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