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格局变化 - 非美元货币的多元化配置已成趋势,国际货币体系的演进为人民币等其他主权货币带来发展机遇 [1] - 美元实际有效汇率较2025年初贬值约10%,美元走弱源于其汇率在2024年底已处于四十年高点存在高估,以及市场对美国财政状况和贸易政策的担忧 [4] - 国际货币体系可能进入调整期,部分国家进行风险管理是合理的,这为欧元、人民币等其他主权货币带来机遇 [5] 国际经贸形势 - 下半年国际经贸形势可能较上半年缓和,但主要经济体政策的不确定性及关税等因素将持续造成扰动 [2] - 美国政府的关税政策及不确定性对亚洲地区主要开放型经济体造成需求冲击,而人工智能的发展是另一重要影响因素 [2] - 中国外贸展现韧性与活力,即使在外部不确定性较大和全球供应链重组的背景下,后续外贸形势仍有望保持平稳 [2] 东盟与中日韩(东盟+3)经贸发展 - 东盟+3仍是全球经济增速最快、对全球经济贡献最大的经济体,区域内投资与贸易增长空间较大 [3] - 在美国贸易政策冲击下,东盟经济体运行相较过去一年有所放缓但总体平稳,新一届东盟峰会将讨论增强发展韧性 [3] - 加强东盟与中日韩的融合是下一步重点,中日韩可发挥资金和技术优势帮助东盟培养内生动能,东盟内部应降低非关税壁垒并改善投资环境 [3] 数字货币与区块链技术机遇 - 数字货币的兴起为普惠金融与跨境支付带来显著机遇,区块链技术有望打破金融机构间的数据孤岛,使数据更具可携带性 [1][7] - 利用区块链网络实现点对点全天候支付可大幅降低传统代理行模式下的跨境支付成本 [5] - 区块链技术能使个人数据作为一种资产在拥有更强流动性的同时保障其私密性和纯洁性 [7] 数字货币的挑战与监管 - 数字货币兴起后各国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跨境支付中维护金融稳定、防止其被用于洗钱等非法活动 [6] - 跨境支付涉及不同国家地区的政策监管框架,确保数字货币使用与各国政策目标一致、避免冲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6] 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现状 - 各国央行数字货币在互联互通、商业银行参与等技术层面已积累经验,在确保稳健性方面取得进展,但不同国家发展策略存在差异 [8] - 发达国家更多探索批发型央行数字货币,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则希望通过央行数字货币支撑数字支付,各国央行数字货币总体仍处于探索阶段,尚未广泛推广 [8]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 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因素包括中国经济保持高水平开放、作为许多国家最大贸易伙伴的基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金融市场深化及流动性增加 [9] - 稳健的货币政策、人民币币值和国内物价稳定同样是支撑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但进程可能是渐进的 due to 国际货币体系的惯性和网络效应 [9] - 非美元储备货币需完善制度建设,人民币有必要吸引更多跨境贸易投资使用人民币结算,加强金融市场广度深度,推进资本项目高质量开放 [1][5]
专访东盟与中日韩宏观经济研究办公室(AMRO)首席经济学家何东:国际货币体系存在较大网络效应 数字货币兴起带来显著机遇
证券时报网·2025-10-31 1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