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标准”破局 为传统文化传承架设人才之桥
中国经济网·2025-10-31 15:16

行业背景与机遇 - 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重视程度显著提升,一系列相关政策相继出台,为行业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其迈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1] -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巨大发展机遇 [1] 行业面临的挑战 - 行业面临理论系统性认知缺乏、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和人才培养标准缺失等挑战,制约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1] - 宣讲人才培养与考核无标可依、文化传播缺少准入门槛等问题突出,导致宣讲师素质良莠不齐,传播内容被神秘化或流于肤浅与碎片化 [1] - 部分专业教师对中华文脉基本知识掌握不足,甚至出现古典文言错断句等常识性问题 [1] - 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误解,如将孝道等同于愚孝,将二十四节气污名化为封建迷信,更有甚者借传统文化之名行商业欺诈之实,损害了行业公信力 [2] - 种种乱象源于文化传播最后一公里的宣讲领域无标准、无规范 [2] 解决方案与标准制定 - 为解决行业痛点,编制了国内首个《传统文化宣讲师培训与考核标准》 [6] - 《标准》由专业委员会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同济大学等二十多位专家学者编制 [6] - 《标准》建立了知识考核+政策理解+实践技能的三维能力模型,通过系统培训与考核提升宣讲师综合素质 [6] - 在知识体系方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划分为文学、历史、哲学、艺术四大领域进行系统重构 [6] - 在政策导向方面,注重与国家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对接 [6] - 在实践技能方面,要求宣讲师除具备教学素质外,还需掌握融媒体时代的自媒体传播能力 [6] 标准创新与青少年培养 - 《标准》的重要创新是嵌入8至16岁青少年宣讲师的培训与考核,该年龄段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6] - 通过系统学习与宣讲实践,帮助青少年从兴趣入手,筑牢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的根基 [6] - 以上海举办的青少年传统文化公益活动为例,活动以甲骨文和五行为导引,四天三晚的活动让家长们看到孩子们发自内心的坚定和自信 [7] 行业前景与发展路径 - 《标准》的出台标志着我国传统文化传承领域首次建立起全国性的人才能力认证体系,行业迈入规范化、高质量发展的依标发展新时代 [7] - 行业前景在于拓展宣讲师的职业发展空间,实现前途与钱途双赢 [7] - 正在构建全方位的支撑体系,通过公益活动扩大社会影响,通过市场机制实现人才价值,让传统文化传承获得持续动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