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三大航(南航、东航、国航)自疫情以来首次实现前三季度整体盈利,但对全年盈利持谨慎态度 [1][6] 前三季度财务业绩 - 南方航空:第三季度营业收入513.74亿元(同比增长3.01%),净利润38.40亿元(同比增长20.26%);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1376.65亿元(同比增长2.23%),净利润23.07亿元(同比增长17.40%)[1] - 东方航空:第三季度营业收入395.92亿元(同比增长3.14%),净利润35.34亿元(同比增长34.37%);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064.14亿元(同比增长3.73%),净利润21.03亿元(较2024年同期净亏损1.38亿元大幅扭转)[1] - 中国国航:第三季度营业收入490.69亿元(同比增长0.90%),净利润36.76亿元(同比下降11.31%);前三季度累计营业收入1298.26亿元(同比增长1.31%),净利润18.7亿元(同比增长37.31%)[1] - 从净利润看,东航增幅最显著,南航净利润总额位列第一 [1] 战略与运营分析 - 三大航通过“过紧日子”、严控成本与优化负债结构等措施展现战略定力 [2] - 南航:业绩复苏得益于大湾区经济活力及广州—北京“双枢纽”战略,货运业务是利润的“压舱石” [2] - 东航:作为国际业务占比最高的航司,承受了最大国际市场停滞压力,净利润高增幅体现战略韧性 [2] - 国航:凭借北京主枢纽的区位优势,业绩复苏与高收益欧美长航线恢复节奏高度相关 [2] - 三大航机队规模均超800架,但平均单机利润偏低(前三季度均低于260万元,其中国航不足200万元),单位运力盈利能力有提升空间 [2] 盈利能力与财务结构 - 前三季度净利润率:南航1.68%、东航1.98%、国航1.44%,显著低于民营航司 [3] - 扣非净利润率:南航61.71%、东航66.82%、国航87.93%,表明超三成利润来源于非经常性收益 [3] - 资产负债率:南航83.39%、东航84.86%、国航87.88%,均高于80%行业高风险警戒线 [3] - 经营性现金流占营业收入比例:南航23.53%、东航27.13%、国航26.24%,整体转化效率一般 [3] 近期运营数据(9月) - 南航:客运运力同比增4.43%(较2019年增9.7%),旅客周转量同比增5.25%(较2019年增15.83%),客座率86.3% [4] - 东航:客运运力同比增3.63%(较2019年增11.73%),旅客周转量同比增8.67%(较2019年增22.59%),客座率87.57% [5] - 国航:客运运力同比增1.2%(较2019年增25.88%),旅客周转量同比增5.6%(较2019年增29.91%),客座率83.2% [5] - 暑运结束后市场未急剧回落,国内公商务出行需求活跃,文旅活动与演出市场支撑客源,欧美航线收益水平稳健 [5] 第四季度展望与行业趋势 - 第四季度属传统淡季,但冬季冰雪旅游(如东北、新疆航线)有望成为新增长点 [5] - 全球经贸活动恢复将推动国际公商务出行需求回暖 [5] - 如无重大疫情反复或地缘政治等“黑天鹅”事件,三大航全年实现盈利可能性较高 [5] - 业内专家预计三大航能实现全年扭亏为盈,但盈利数额不会太大,第四季度淡季可能亏损 [6]
三大航“逆风翻盘”,能否延续盈利态势引发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