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银行业绩下行周期接近尾声 资产质量改善趋势确立
经济观察网·2025-10-31 19:50

行业整体态势 - 中国银行业正步入本轮下行周期的尾声,为新一轮业绩增长周期积蓄动能 [3] - 过去十五年,银行通过分领域、分阶段的方式依次化解了小微、制造业、房地产、城投及零售贷款风险,避免了风险集中暴露 [4] - 银行不良率的表面稳定掩盖了深层次结构性变迁,过去依靠拨备调节和风险轮动实现的软着陆正在进入尾声 [2][8] 建设银行经营业绩 - 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收入5,602.8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44% [3]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2,584.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52%,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2,573.6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0.62%,连续两个季度增速提升 [3] - 资产质量稳健,不良贷款率1.32%,较上年末下降0.02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35.05%,较上年末上升1.4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9.24% [3] 国有大行资产质量 - 国有大行资产质量普遍保持稳健,中国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4%,拨备覆盖率196.60% [4] - 邮储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910.0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06.90亿元,不良贷款率0.94%,较上年末上升0.04个百分点 [4] - 邮储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1,334.12亿元,同比增加490.84亿元,占比升至1.38%,拨备覆盖率240.21%,较年初下降45.94个百分点 [4] 股份制银行风险抵御 - 部分股份制银行拨备缓冲趋薄,光大银行不良贷款率1.26%,微升0.01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168.92%,较年初下降11.67个百分点,已接近监管警戒线 [5] - 华夏银行不良率1.58%,拨备覆盖率仅149.33%,风险抵御能力明显弱化 [5] 优质区域银行表现 - 部分优质区域银行展现出更强的风险抵御能力,成都银行不良率仅0.68%,拨备覆盖率高达433.08% [6] - 宁波银行不良率0.76%,拨备覆盖率375.92%,常熟银行不良率0.76%,较年初微降 [6] - 张家港行和瑞丰银行拨备覆盖率分别达355.05%和345.04%,南京银行不良贷款率维持在0.83%的低位,拨备覆盖率313.22% [6] 零售贷款风险转向 - 当前风险焦点已从对公转向零售,招商银行关注类贷款余额达1,018.47亿元,增加127.67亿元,关注率升至1.43% [7] - 招商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信用卡及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均呈上升趋势 [7] - 平安银行前三季度核销贷款高达328.93亿元,收回不良资产260.20亿元,显示清收力度空前 [7] 风险成因与利润平滑机制 - 零售风险承压源于居民收入预期转弱、偿债能力下降,以及按揭提前还款、银行主动压降信用卡额度等行为在分母端推高不良率 [7] - 银行通过拨备机制有效平滑利润波动,上市银行存量拨备可释放至少8000亿元净利润,现有拨备在悲观假设下仍可支撑未来四年利润不降 [7] 行业未来挑战与方向 - 随着超额拨备空间收窄、零售风险持续暴露、中小银行资本约束趋紧,银行业或将迎来真正的压力测试 [8] - 资产质量未来将成为银行战略定位、客户结构、区域布局和数字化能力的综合映射,行业处于从规模扩张向质量优先转型的关键节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