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电基础设施总体规模与增长 - 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总数达到1806.3万个,同比增长54.5%,其中公共充电设施447.6万个(同比增长40.0%),私人充电设施1358.7万个(同比增长60.0%)[2] - 2025年9月单月,公共充电桩数量较上月增长16万个,私人充电桩较上月增长55.5万个[1][2][3] - 从年度增量看,2025年9月底公共充电桩数量较2024年底增加97.5万个,私人充电桩数量较2024年底增加435万个,增速较快[4] 充电设施利用效率分析 - 2025年9月,公共充电桩单桩月均充电量为1716度,较2024年9月的1514度增长13.3%[1][3] - 公共充电桩的充电利用率是私人充电桩的3倍,按此计算,2025年1-9月充电设施与纯电动车销量的车桩比达到0.77:1,接近1:1的宽裕水平[1][14] - 不同运营商充电桩利用率差异巨大,头部企业如广汽能源月均充电达9850度,特斯拉月均2803度,而部分老旧桩月均充电仅100多度,效益差距极大[10] 充电技术类型与功率发展 - 充电桩分为直流快充和交流慢充两类,直流桩具有高电压、大功率特点,占比约20%;交流桩单价低、安装易,占比超过80%[12] - 截至2025年9月,公共充电桩额定总功率达1.99亿千瓦,平均功率约为44.36千瓦[2] - 技术发展趋势是直流桩向大功率方向发展,2024年中国公共网络中直流充电桩份额超过42%,处于国际领先地位[12] 区域市场特征与竞争格局 - 广东、浙江、江苏、山东等人口经济大省是充电设施建设主力,2025年9月广东新增公桩9957个,浙江新增6375个[7] - 充电运营行业存在资金、场地、电网容量和数据资源四大壁垒,呈现马太效应,头部企业市场集中度提升[10] - 运营商主要分为四类:制造运营一体化企业(如星星充电、特来电)、电网企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车企自建网络(特斯拉、蔚来)和第三方轻资产运营商(云快充、小桔充电)[8] 私人充电桩的核心地位与发展方向 - 私人充电是行业主导模式,调查显示通过自有桩、共享桩及小区公司内充电的占比合计达75%左右[6] - 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明确私桩慢充是发展趋势,目标占比90%以上,目前私桩发展速度对电动车普及有重要影响[15] - 自有充电桩用户在充电桩充足性、布局合理性、价格等方面的满意度均高于其他用户[15]
崔东树:我国车桩比达相对宽裕水平 1-9月充电设施与纯电动的销量占比为0.77
智通财经网·2025-10-31 2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