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会对接技术突破 - 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首次采用3.5小时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方案,标志着公司在载人航天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技术领域实现又一突破 [1] - 交会对接过程分为远程导引和近程导引两个阶段,远程导引通过减少飞行圈数从三圈缩减至两圈,节省1.5小时,近程导引通过缩短起始点距离再节省1.5小时,总计缩短3小时 [3] - 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提高了发射和入轨精度,使飞船入轨时与空间站的初始相位差更小,长二F火箭为此实施了近20项技术状态改进 [5] 技术方案选择与优势 - 公司选择3.5小时而非更快的2小时模式,主要基于载人任务对高可靠性的需求,3.5小时模式对系统条件要求更宽松,是更持续稳定的选择 [7] - 该方案显著提升了航天员的舒适性,并增强了任务可靠性,即使在太阳翼未完全展开等异常情况下,飞船仍可继续完成任务 [7] - 新方案将每年受太阳入射角约束而不具备发射条件的时间比例从约20%大幅降低,极大地增强了空间站任务规划的灵活性和应急响应能力 [9] 航天员乘组与任务规划 - 神舟二十一号乘组由三名来自不同专业的航天员构成,包括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和载荷专家,在6个月的任务期内分工侧重又互为备份 [9] - 指令长张陆曾执行神舟十五号任务,工程师武飞是“90后”且为目前执行飞行任务时年龄最小的中国航天员,载荷专家张洪章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 [11] - 此次任务是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载人航天工程第37次飞行任务,标志着公司2025年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20] 空间科学实验进展 - 神舟二十一号飞船上行携带了总重63.2公斤的样品及装置,其中包括4只经过严格体能和智力测试筛选的小鼠,这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开展小鼠在轨饲养实验 [13][15] - 小鼠实验旨在研究失重、密闭等空间条件对小鼠行为、应激响应和适应性变化规律的影响,其为人类健康研究提供参考因基因相似度约85% [13][15] - 实验要求实现小鼠“活着上、活着下”的全链条工程验证,空间小型哺乳动物饲养装置为其提供生命保障 [16] - 在轨期间,航天员乘组将新开展27项科学与应用项目,包括一项由载荷专家张洪章自己设计的锂离子电池研究,旨在为后续太空任务中电池的高可靠应用提供理论支撑 [18] 行业发展与未来展望 - 中国空间站已实现全年有人照料,行业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空间站标准已正式注册为国际标准,体现了科技自立自强水平的提升 [18][20] - 新一代载人飞船梦舟飞船将亮相,成为航天员和实验载荷上下行的新交通工具,为2030年前登陆月球的目标做准备 [20] - 截至目前,中国已有28名航天员、44人次进入太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已被明确写入“十五五”规划建议,标定在未来五年的发展路线图上 [20]
焦点访谈|中国航天第7次“太空会师” 揭秘首次实施的3.5小时交会对接
央视网·2025-11-01 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