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泰海通2026年港股策略:展望迈向新高度
智通财经网·2025-11-02 13:39

港股估值上行潜力 - 当前港股整体估值不高,科技板块估值优势尤为突出,为2026年进一步上行提供充足空间 [1] - 截至2025年10月23日,恒生指数PE为11.9倍,处于2012年以来84%分位,恒生科技PE为23.3倍,仅处于有数据以来32%分位 [2] - 港股宽基指数估值分位数显著低于全球主要市场,恒生科技和恒生指数估值分位分别为30%和62%,低于标普500的95%和纳斯达克的88% [2] - 相较A股和美股,港股信息技术、公用事业和房地产等行业估值分位数偏低,港股这些行业PE、PB历史分位数均值为55%、35%、33%,而A股对应行业为95%、65%、45% [3] - 10月以来港股出现调整,截至10月23日恒生科技累计下跌8%,恒生指数跌3%,前期涨幅较大的硬件设备、传媒、半导体等板块回调更明显 [5] - 历次港股牛市中恒指小回撤平均最大跌幅约7%,持续12个交易日,本轮10月调整中恒指最大跌幅为8%,已接近历史小回撤幅度 [6] 港股增量资金前景 - 2025年港股市场资金面充裕,外资流出幅度收窄,内资加速流入 [12] - 截至2025年第三季度,中国资产占MSCI ACWI指数资产规模比重仅为3.3%,相较于中国在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中近20%的占比明显偏低 [12] - 2024年以来外资累计净流出港股超1万亿港元,在港股市值占比从66%降至60%,但2025年年中以来出现阶段性回流,5至7月回流接近700亿港元,9月以来回流约130亿港元 [12][13] - 2025年以来南向资金累计流入超1.1万亿元,较2024年全年流入规模7440亿元续创新高 [21] - 中性假设下,预计2026年南向资金净流入规模有望超15000亿元,其中主动公募2000亿元、被动公募2000亿元、险资4000亿元、私募3000亿元、散户4000亿元 [21][22][25] 港股稀缺性资产优势 - 港股稀缺性资产是吸引增量资金的重要驱动力,集中在互联网、新消费、创新药、红利等领域 [29][32] - 港股科技板块中软件服务及传媒等AI应用端行业总市值占比为55%,而A股科技板块中仅占24% [32] - 港股消费细分行业分布均衡,可选消费零售、消费者服务和纺服等新消费板块总市值占比超过60%,汇聚泡泡玛特、老铺黄金等热门个股 [32] - 生物科技及医疗技术在港股医药板块中占比达40%,高于A股的24%,港股创新药+CXO指数成分股在医药板块中占比约57%,高于A股的31% [33] - 港股红利资产现金分红比例高于A股,股息率更高、估值更低,行业分布更均衡 [33] - 2024年以来政策鼓励内地企业赴港上市,宁德时代、恒瑞医药等优质企业纷纷赴港二次上市,未来港股优质资产累积有助于AH估值差距收窄 [34] 2026年港股投资主线 - AI产业趋势下港股科技是2026年行情主线,创新药与券商值得重视 [41] - 国内外AI产业趋势提速,港股科技龙头广泛分布于AI全产业链,涵盖大模型开发、商业应用及终端生态环节 [42] - 政策端对科技领域支持力度加大,提出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42] - 我国创新药产业从研发投入期步入成果兑现期,截至2025年10月创新药BD交易金额已突破1000亿美元 [47] - 港股券商板块业绩从2024年第一季度的-30.1%回升至2025年第二季度的64.4%,2025年第三季度港股全部成交额同比增长166.6%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