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当风电光伏唱主角,谁来做电网的“稳定器”?
中国电力报·2025-11-02 20:57

行业宏观地位与规模 - 中国抽水蓄能累计在运装机容量达5869万千瓦,超过全球总量的30%,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1] - 行业在建规模约两亿千瓦,规划站点资源高达16亿千瓦,发展潜力巨大 [1] - 产业已形成覆盖设计、设备制造、施工建设、投资运营的全链条体系 [4] 功能定位重塑 - 抽水蓄能正从电力系统的“调节器”演进为支撑整个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稳定器” [2] - 功能定位从以“电量调节”为主,全面拓展为“系统稳定支撑”,提供转动惯量支撑、快速无功调节及黑启动服务 [2] - 运行模式发生深刻变革,传统的“一抽一发”循环被“一日多循环”“多工况快速转换”等灵活方式替代 [3] - 可变速机组、混合式储能系统等新技术应用增强了其在宽负荷、多场景下的灵活性与可靠性 [3] 产业链现状与挑战 - 设计环节以六大主力设计院为核心,承担近百个在建项目设计任务 [4] - 设备制造领域,东方电气、哈尔滨电气等企业实现核心技术自主突破,在制机组数量超过230台 [4] - 施工建设以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为代表,承担近八成主力项目,拉动数千亿投资与数万人就业 [4][5] - 投资主体从电网企业为主扩展至三峡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多元主体 [5] - 产业链面临结构性瓶颈,包括设计资源“项目扎堆、人才稀释”、施工队伍供不应求、供应链响应能力与核心部件工艺一致性面临考验 [5] - 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现象,人才培养速度未跟上装机容量增长,全链条数字化协同效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5] 发展驱动范式 - 政策引导是顶层保障,2021年出台的“633号文”确立“两部制电价”机制,为行业注入稳定预期 [7] - 需探索建立“容量电费+电量电费+辅助服务收入”的复合收益模式,完善跨区容量分配与成本疏导机制 [7] - 技术创新是核心内核,可变速机组成为提升系统灵活性的关键,数字化浪潮正重塑产业全链条 [7][8] - 市场建设是关键纽带,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构成其价值实现的多元渠道,山东、山西、广东等地试点电站已通过参与市场获得收益 [8] - 未来需细化市场规则,建立反映爬坡、惯量等系统支撑价值的定价机制,并通过长期合约平抑收益波动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