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中国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1] - 国家层面正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旨在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4] - 人工智能的发展由数据、算法、算力复合驱动,三者的协同共振为其广泛应用构筑了坚实底座 [2][3] 人工智能的驱动要素 - 人工智能主要由数据、算法、算力复合驱动发展 [2] -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具有非竞争性使用、规模报酬递增等特点,用户规模越大、数据积累越丰富,模型训练效果越好 [2] - 深度学习等算法的突破使机器具备学习推理能力,能发现数据中的复杂模式,提供定制化的智能决策支持 [2] - 算力是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关键动能,能支撑通用大模型训练迭代,并对经济社会发展效能产生放大、叠加、倍增作用 [2] “人工智能+”的应用与影响 - 人工智能已展现出解决现实场景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例如在科学研究中催生科研新范式,解决过去无法解决的重大科学难题 [3] - 在经济发展方面,人工智能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创新生产要素组合,能重塑生产函数、显著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并催生个性化、定制化生产和服务等新模式 [3] - 在社会建设方面,人工智能融入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在提升效率、优化流程、便捷服务等方面优势显著 [3][4] - 实践案例包括企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工业视觉检测提升生产效率,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提升基层医疗水平,“城市大脑”改善城市运行等 [4] 政策支持与发展方向 - 国家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4] - 具体发展方向包括在技术层面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如高端芯片、基础软件、大模型训练算法 [6] - 在基础设施层面统筹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并深化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和开放共享 [6] - 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鼓励企业等微观主体不断创新,并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研究和人才培养 [6]
推动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千行百业(专题深思)
人民日报·2025-11-03 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