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李乐成《党建》刊发署名文章: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1-03 11:54

文章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1] - 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和赋能应用,特别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 [1][2] - 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发展和安全,系统化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 [3][4][8] 人工智能产业现状与基础 - 2024年中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9000亿元,企业数量超5000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超400家 [5] - 算力底座日益夯实,国内企业发布多款人工智能芯片,多地建成单体万卡规模智算集群 [5] - 算法模型百花齐放,DeepSeek、通义千问等国产大模型引领全球开源创新生态 [5] - 截至今年6月,建成高质量数据集超3.5万个,总体量超400PB,覆盖钢铁、石化、煤炭等重点行业 [5] - 截至今年9月,累计8000余家企业通过数据管理能力国家标准(DCMM)认证 [6] 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成效 - 重点行业智能化水平提升,中国宝武、中铝集团、国家电网、中国联通等推出行业专用模型 [6] - 在能源行业,企业利用视觉大模型将钻孔卸压施工监管流程从3天缩短到10分钟 [6] - 人工智能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全环节加速落地应用,重塑制造业基因 [6] - 国内厂商研制AI手机、AI电脑、AI眼镜等消费终端产品超百款,人形机器人向实用化进化 [6] 产业生态与支持体系 - 标准体系加快完善,2025年累计推进近200项标准研制 [7] - 600亿元规模的国家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运营,有效汇聚资金 [7] -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人才榜TOP100》中,55位中国科学家入选 [7] -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成立运营 [7] 未来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 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厚植“根技术”,夯实算力、算法、数据基础底座 [9] - 强化算力供给,加快突破高端芯片、高速互联技术,建设算力互联互通平台 [9] - 攻坚算法模型,加强底层算法研究,突破类脑智能等前沿技术,发展工业细分领域大模型 [9] - 深入实施“人工智能+制造”,研究出台专项行动实施意见,部署智能化转型任务 [10] - 推动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升级,拓展智能辅助设计、虚拟仿真、故障预警等应用场景 [10] - 加速智能产品装备迭代创新,推进AI终端换代,加快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等研发 [10] 企业培育与产业环境优化 - 培育生态主导型企业,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承担重大科技任务 [11] - 支持中小企业梯次发展,培育更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11] - 壮大赋能应用服务商,打造标准化行业赋能解决方案,提供模型调优等服务 [11] - 强化标准引领,加快制定行业急需标准,深入开展“人工智能标准行”活动 [12] - 完善开源生态,加快建设高水平人工智能开源社区,加大资金支持 [12] - 引导产业集聚,高质量建设人工智能领域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和国家先导区 [12] 安全治理与国际合作 - 提升技术保障能力,强化深度合成鉴伪、算法安全防护等关键技术攻关 [12] - 推进人工智能安全风险监测,加强测试评估,探索分级分类安全监管方式 [12] - 高质量建设中国—金砖国家人工智能发展与合作中心,打造全球治理“金砖方案” [13] - 支持办好世界人工智能大会,积极参与人工智能技术规范、规则制定等国际标准化工作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