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支持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支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2] - 广东通过创新驱动战略破解科技发展瓶颈,智能眼镜是当地科技前沿的代表性产品[2]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跨区域创新协同,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30] 智能眼镜市场地位与产品功能 - 全国每两副智能眼镜就有一副产自深圳,深圳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AI眼镜研发力量[4] - 智能眼镜具备提词、翻译、拍摄、记录并生成全文摘要和要点速览等功能[4][6][8][10] - 产品仍在持续升级,例如增加在真实路面上悬浮箭头导航等功能[12] - 当前产品存在佩戴舒适度(长期佩戴对鼻梁有压力)和续航(连续使用五六个小时需充电)方面的挑战[10] 核心技术突破与创新 - 行业曾面临技术死循环:图像亮度与镜片透光性难以兼得,易出现重影问题[13] - 广纳四维公司通过“衍射光波导”技术攻克行业难题,该技术核心为光波导芯片[14][16] - 技术原理是在镜片内制作纳米级(尺寸仅几百纳米)的“光栅”结构,为光规划通路,如同修建“光的隧道”,使图像在特定“小窗口”精准投射,同时保持镜片其他部分完全透明[18][20] - 团队通过电子显微镜逐一检查光栅设计与方案的偏差,并不断进行加工迭代以确保显示效果[20][22] - 公司已申请国内外100多项专利,目前正致力于消除镜片上投影区域的分界线,以达成“无痕”显示并实现量产[22] 企业产业化进程与市场表现 - 广纳四维公司前身为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项目组,后转变为自主运营企业[23] - 2020年科技部等部门的赋权政策是关键转折点,李晓军团队获得知识产权赋权,其中70%的权益(价值100多万元)归研发团队,极大促进了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5][27] - 2021年底李晓军离岗创业,将技术产业化,原单位成为公司股东[29] - 公司4年来员工增多、场地扩大,营收翻了几十倍,其波导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1.4%,单品出货量全球第一[29] 产业链协同与生态建设 - 产业链企业告别单打独斗,推动要素集聚和全球资源链接[30][38] - 原激光显示企业光峰科技将技术用于智能眼镜光机研发,其双出光口光机方案经过上百次实验,能使成本降低50%,佩戴重量减轻1/5[31][33] - 传统眼镜企业如乐聚科技(LOHO)凭借工艺和外观优势切入赛道,通过改进铰链(如采用更舒适的S型弹簧铰链)以及在材料、外形和舒适度上优化,以容纳更多零件并提升佩戴体验[37] - 深圳市推动组建AI眼镜产业联盟,旨在打破企业间协作壁垒,在交融互通中找到新的行业增长极[40] - 大湾区企业积极拓展全球市场,例如参加2025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已有企业签约约20家意向客户,计划结合大湾区供应链能力与欧洲经典设计开发创新产品[42]
视频丨“工作搭子”升级了!看广东智能眼镜如何“玩转”纳米世界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11-03 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