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小眼镜装着创新发展大门道 企业凭借“独家绝技”协作聚力释放经济新动能
央视网·2025-11-03 15:39

行业宏观背景与政策支持 - “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支撑,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1] - 广东通过创新驱动战略破解科技发展瓶颈难题[1] - 2020年科技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方案,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为技术转化提供关键支持[31] - 政策推动研发团队成为成果“主人”,极大提升转化动力,使专利不再止步于论文[33] 深圳智能眼镜产业地位 - 全国每两副智能眼镜就有一副产自深圳,该地聚集了全国70%以上的AI眼镜研发力量[3] - 深圳作为“创新之城”正以智能眼镜赛道为抓手,加强跨区域创新协同和产业协作,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36] 智能眼镜核心技术与突破 - 企业攻克行业长期存在的死循环:通过“衍射光波导”技术控制光线通路,解决图像亮度与镜片透光性、视野通透与图像重影的矛盾[14][16] - 技术原理是在镜片内修建纳米级“光的隧道”,通过定制“光栅”凸起的棱柱预设光路,使图像在特定“小窗口”精准投射,镜片其他部分保持透明[18][20] - 光栅尺寸仅几百纳米,通过设计其深度、宽度、占空比实现良好显示效果,团队使用电子显微镜逐一检查设计偏差以确保质量[22][24] - 研发团队已申请国内外100多项专利,目前正攻关消除镜片上投影区域的分界线以实现“无痕”显示[26] 技术产业化与市场表现 - 研发团队从国家纳米科技创新研究院的项目组转变为自主运营的企业,完成从“科研人”到“创业者”的转型[27][29] - 2021年底团队离岗创业实现技术彻底产业化,原单位成为公司股东,4年间公司员工增多、场地扩大,营收翻了几十倍[35] - 公司波导片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61.4%,单品出货量全球第一[35] 产业链协同与创新 - 智能眼镜开发需要光学、电子、制造、算法真正打通,依赖产业链上下游紧密合作和生态开放,广东企业正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发展[40] - 原激光显示企业将技术经验用于智能眼镜光机研发,通过整合两个光机为一个置于眼镜中部,使成本降低50%,佩戴重量减轻1/5[36][38] - 传统眼镜企业凭借工艺、外观优势切入智能眼镜赛道,专注于在容纳更多零件的同时提升佩戴舒适度[39] - 大湾区企业积极拓展全球合作,如深圳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参加2025年德国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40] 产品功能与应用场景 - 智能眼镜具备提词器功能,可在户外光线下清晰显示文字并随语速自然调节,保持使用者眼神直视镜头[3] - 产品集成拍摄功能,从使用者视角获取画质色彩良好且防抖动的画面,替代传统摄像师[5] - 眼镜支持实时翻译功能,对话双方佩戴后可即时显示字幕翻译[6][7] - 设备具备录音及自动生成全文摘要和要点速览的能力[10] - 产品正在加载如真实路面上悬浮箭头导航等新功能[12] 产品当前挑战 - 长期佩戴对鼻梁有压力,连续使用五六个小时需充电一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