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与OpenAI的交易评估 - 交易被视为两家公司的强强联合,彼此契合,如同“一个豆荚里的两颗豌豆” [2] - OpenAI被批评为“令人憎恶”,其标志被描述为自我吞噬,公司从开源转向营利,且不再需要用户 [3] - 亚马逊被描述为典型的“快速追随者”公司,其可能推出“Amazon AI”并最终取代OpenAI [3][4] - 交易引发对数据使用的担忧,指控两家公司获取用户数据并用于构建业务,其操作方式甚至“让中国人感到脸红” [4] - 该投资被评论为“为时已晚”,且交易规模预示着未来的发展方向,堪比20年前的YouTube,是向Web 3的飞跃 [6][12] 人工智能行业竞争格局 - 英伟达被高度评价为一家“趋于完美”的杰出半导体公司,拥有世界顶级的处理能力 [2][12] - IBM被视为行业领导者,其专注于构建专有的、代理互联的AI系统,类似于应用程序 [6] - 行业中存在“成功会毁了你”的概念,企业使用AI系统可能导致其专有技术(如蓝图、品牌)被泄露 [5] - AI领域的竞争被描述为“富人的游戏”,只有世界顶级富豪或公司才有能力参与真正的AI和量子系统竞争 [17] - 像特斯拉这样的公司被认为在以合乎道德的方式推动技术进步,而OpenAI则被指责缺乏伦理和对美国人民的承诺 [18] 数据、算力与能源的挑战 - 算力、能源和数据被强调为不可分割的资产,AI系统旨在将数据货币化 [8] - 布隆伯格被举例为数据主权的典范,其通过付费获取、捆绑和转售数据来运营 [9] - 美国电网被描述为“脆弱”,当前国家的电力不足以支撑所有AI的雄心壮志 [14][15] - 技术基础设施存在问题,处理能力的进步超过了内存、运营中心以及能源消耗(如氮氧化物)的发展速度 [16] - 冷却剂是另一个关键限制,甚至有人提议将超级计算机置于月球以解决冷却问题,凸显了能源和冷却中心的短缺 [17] 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未来愿景 - 批评当前一些AI公司是“寄生虫”,在游戏中迟到且不关心用户最佳利益,体现在工作条件和对员工及客户数据的处理上 [11] - 倡导AI应该为人民服务,释放价值并使世界更宜居,而非仅仅为富有的公司或个人服务 [18] - 强调需要利用AI和数据来完善世界,例如关注稀土等稀有元素,为美国和美国交易奠定基础 [10] - 认为未来的关键不再是存储或计算,而是智能和货币化 [12]
Skepticism on AMZN & OpenAI Deal: "Two Stooges" Against NV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