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微观察 “四链融合”“中国造”越来越有分量了
人民网·2025-11-04 11:00
【观点摘要】 他分享了一个"一套系统"救活一个企业的故事:在浙江,一位海归博士创办的企业致力于研发人工智能 芯片,但因轻资产、缺乏抵押物,一度面临资金链断裂,连工资都难以发放。转机来自"企业创新积分 制"——这套系统如同为企业做"体检打分",依据人才、专利、研发投入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企业获 得高分后,凭此积分即可申请无需抵押的"创新积分贷",成功化解了燃眉之急。如今,该企业研发的芯 片已实现量产。 在他看来,在资金链上,"撒胡椒面"式的传统补贴模式正被改变。安徽等地已构建起从天使基金到"专 精特新"母基金的完整投资梯队,并探索长周期考核机制,允许国资创投在一定范围内承担风险,鼓励 其大胆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截至2024年,全国设立政府引导基金超1500只,带动社会资本投资超过 3万亿元。 ●突破"卡脖子"技术,中国找到了一把"金钥匙",这就是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构建的新型举国体 制。 ●"四链融合",就是要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任督二脉",让实验室的"盆景"更快变成产业的"风景"。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引领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对"十四五"时期宝 贵经验的制度化升华。 几年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