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购物节“定金”和“订金”分不清?小心吃大亏
环球网资讯·2025-11-04 17:24
核心观点 - 文章核心观点为解析“双11”购物节后消费者在收货、退换货阶段面临的常见法律问题与维权方法,重点区分“定金”与“订金”的法律含义差异,并指导消费者如何有效固定证据以应对消费纠纷 [1][3][10] 定金与订金的法律区分 - “定金”是法律术语,属于合同双方自愿约定的债权担保,若支付方原因导致合同无法履行,则无权要求返还定金 [1][3] - “订金”是习惯说法,相当于预付款,若合同未能成交,双方均可要求退还 [3] - 电商平台对“定金”返还有明确规定,若尾款支付出现故障,消费者可联系平台与商家,由商家开设专门退款入口退还定金 [5] 促销活动中的消费者权益问题 - “满减优惠消失”、“赠品无售后”是历年消费者投诉热点,平台多重优惠方式叠加规则复杂易引发混淆 [6] - 赠品虽以“免费”名义提供,但其成本已分摊至主商品价格中,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赠品应与主商品享有同等质量保障权利,商家以赠品为由拒绝退换违反法律条款 [8][9] 消费者有效维权方法 - 维权首要环节是固定证据,消费者需保存四类证据:商品宣传页面截图(含商品名称、价格、折扣、定金性质、售后政策及时间) [10] - 保存付款凭证(含定金、尾款支付记录及交易时间金额) [11] - 保存与商家沟通记录(尤其是口头承诺,可通过录屏、文字复制留存) [11] - 保存商品实物照片或视频(若商品与宣传不符需拍摄细节对比图) [11] - 消费者可先与商家协商解决,必要时要求平台协助提供证据(如已修改的宣传页面)或提供商家有效联系方式 [13] - 选择商家时可查看其首页“证照信息”,优先选择公示营业执照、经营地址、联系电话的正规商家以降低维权风险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