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化金融融合发展模式 - 北京文化产业领跑全国得益于深化"优政策、建体系、搭平台、强服务"的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北京模式"[1] - 通过构建梯度支持闭环为不同阶段企业精准赋能 "房租通"缓解小微企业经营压力 "投贷奖"助力成长企业拓宽融资 上市培育基地推动龙头企业对接资本市场[3] - 2023年"投贷奖"吸引债权投资38282亿元 股权投资近36亿元 财政资金撬动比达41551 有效引导社会资本流向文化领域[3] 文化与科技融合及产业服务 - 北京秉持"科技赋能文化、文化赋能城市"的发展思路 加快构建高精尖文化产业体系 持续深化文化与科技的融合[3] - 北京已拥有16家国家级 12家市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形成发展矩阵[4] - 文化产业园区需依托文化企业数据库 整合工商注册、知识产权、人才流动等多元数据 构建"文化企业数字画像" 强化需求预测与主动服务能力[3] 数字化转型与产业发展 - 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 推动文化产业从内容生产到消费终端的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形成"文化+科技"共存共生新模式[4][5] - 创作更具竞争力的文化产品 助力文化产业发展驶入快车道[5] - 未来应形成更具全国引领力和全球影响力的高质量文化产业新格局 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北京方案"[5] 数字文化传播体系建设 - 加快构建"内容-平台-合作-技术-产权-消费"的全链条数字文化传播体系[5] - 内容创作上发挥故宫、长城、中轴线等文化遗产的IP价值 利用多元技术开发沉浸式数字展览、互动游戏、影视作品 推动非遗技艺数字化[5] - 传播渠道上联合语言服务企业开发多语种智能翻译系统 打破语言壁垒 推动主流媒体平台开展国际传播 以"平台+活动"双轮驱动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5] - 产权保护上完善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构建国际信任机制 巩固文化"出海"的"护城河"[5]
北京文化产业蓝皮书:“北京模式”领跑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