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发布数据量世界第一!郭守敬望远镜用光谱解码宇宙
新华社·2025-11-05 10:34
关键技术国产化 人类对星空的记录始于肉眼观测。古代天文学家编制星表,如同为星空"编制户口";伽利略首次将 望远镜指向天空,开启了天体"形态学"研究;而郭守敬望远镜的突破,则标志着天文学研究进入更加精 细的时代。 "光谱如同天体的'DNA',如果说以往的天文望远镜是为天体'拍照片',那么郭守敬望远镜就是在为 它们'测基因'。"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郭守敬望远镜运行和发展中心主任罗阿理介绍说,通 过分析观测到的光谱数据,科学家能够解读恒星的温度、化学成分、运动状态乃至年龄,从而重构银河 系的形成与演化历史。 实现这一科学突破的背后,是一条关键技术国产化的攻坚之路。 作为望远镜的核心部件,特种宽谱光纤曾长期被国外垄断。郭守敬望远镜焦面配备了4000个光纤定 位单元,对应4000束天文特种宽谱光纤,这些光纤从焦面连接至光谱仪,使望远镜可同时获取4000个不 同天体的数据,是实现大规模光谱巡天、完成光信号传输的关键。 图为郭守敬望远镜。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当青海冷湖的AIMS望远镜凝视太阳磁场,当贵州深山的"中国天眼"FAST聆听脉冲星律动,在燕山 腹地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河北兴隆观测站,以我国元朝时的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