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事里见担当
人民日报·2025-11-05 12:55
文章核心观点 - 党员干部的担当精神不仅体现在重大挑战和关键时刻,更需要在平凡岗位和日常事务中通过认真负责、精细处理小事来养成和检验 [1][2][3][4] 担当精神的体现维度 - 担当精神需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宏大的战略和改革任务最终需分解为日常的具体工作环节和执行步骤,对寻常小事的精细处理是成功突破大事难事的基础 [1] - 党员干部的担当作为必须从寻常事做起,秉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才能在关键时刻迸发出“事事担当作为”的行动力 [1] - 共产党人的担当归根结底要体现在为人民服务中,群众的急难愁盼如邻里纠纷、证件办理等“小事小情”是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最直接的来源,需当作“大事”来办 [2] 担当精神的实践要求 - 面对具体、重复甚至繁琐的日常工作,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的实干韧劲,发扬钉钉子精神,不图虚名、不做虚功,一锤一锤敲,一步一步走,把定下的事情一抓到底 [3] - 需警惕个别党员干部热衷于显性政绩工程,而对隐性民生需求视而不见、拖而不决的现象 [3] - 要在长期坚守和持续奋斗中展现本色,将平凡的责任扛出不平凡的分量,确保承诺的服务兑现到位 [3] 干部评价与激励机制 - 需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将干部在关键时刻的突出表现与平时的一贯表现结合,既看攻克难关的“显绩”,更看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 [4] - 探索实施多维度的差异化考核,让有能力、有潜力但经历单一的干部到多岗位锻炼,让在平凡岗位上担当作为的“老黄牛”式干部得到认可和重用 [4] - 形成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激励党员干部在寻常事里恪尽职守、主动作为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