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夸父”逐日!“人造太阳”向未来
新华社·2025-11-05 18:15

新华社合肥11月5日电 题:"夸父"逐日!"人造太阳"向未来 新华社记者陈诺、戴威 记者在安徽合肥科学岛见到"人造太阳"时,恰逢夕阳给这个官方名称为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 (EAST)披上金色外衣。装置舱门大开,身着白衣、头戴蓝帽的工程师们进进出出,头顶龙门吊升降 腾挪,脚下切割机嗡嗡作响。这幅火热场景,正是中国聚变事业数年如一日执着追梦的缩影。 万物生长靠太阳,能否在地球上造一个"太阳",模拟其聚变反应,实现人类的能源之变?科学家想到编 织一个"磁笼子"容纳高温、高压的聚变反应。这个装置运行的时间是关键。聚变研究之初,我国老一辈 科学家用生活物资换回国外装置,在简陋实验室里手搓线圈、改造升级,运行时间仅以毫秒计。2006 年,中国自主建成EAST装置,当年实现3秒运行。 "十四五"时期,EAST先后实现稳态高约束模式等离子体运行101秒、403秒等世界纪录。今年1月20日下 午,EAST创造"亿度千秒"世界纪录,这意味着装置以超过1亿摄氏度的高温稳定运行了1000秒,在实验 装置上首次模拟出未来聚变堆运行所需的环境。 经过十余万次实验、一代代"夸父"的接力,中国聚变研究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