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时政眼|今天,山东进行了一场寻找产业“突围密码”的头脑风暴

行业政策与宏观背景 -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定调未来两年实施产能产量精准调控,目标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左右 [2] - 国家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控产能、压产量、调结构,推动钢铁产业进入减量提质的新阶段 [3] - 2025年底前,全国超80%的钢铁产能要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欧盟碳关税等国际贸易新规使绿色转型成为国际市场入场券 [5]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国内钢材消费基本触及“天花板”,汽车、造船等制造业的用钢增长难以填补传统建材需求萎缩的缺口,叠加全球贸易摩擦导致钢材直接出口不确定性增加 [3] - 行业面临低端产能过剩、高端供给不足的突出矛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 [3] - 整个钢铁行业在“微利”边缘挣扎,今年1—7月全国行业利润为830.3亿元,但发展根基远谈不上稳固 [4] 山东钢铁产业转型方向 - 山东钢铁产业明确聚焦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以“减量提质”推动高质量发展,目标是打造具有全国竞争力的先进钢铁产业基地 [1][6] - 转型驱动引擎来自数智赋能与绿色低碳,推动AI、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与钢铁生产全流程深度融合,实现从“经验炼钢”到“智慧炼钢”的跃迁 [5][7] - 高端化是长期靶心,需挤掉低端产能水分,让资源向高精尖聚集,以高附加值产品赢得市场 [7] 企业案例与具体实践 - 山钢集团在稀土钢、海工钢、风电钢领域领跑行业,永锋集团的超薄板材填补国内空白,永安昊宇的精密无缝管打破国外垄断 [3] - 永锋集团计划在“十五五”期间,在“无处不精益”基础上实现“无处不智能”,从生产制造型企业转变为生产服务型企业 [5] - 数智赋能已在山东钢企车间成为现实,实现从矿石入炉到钢材出厂的全链条智能感知、精准控制和精细管理,带来效率飙升、成本锐减和品质飞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