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智能制造正成为北京制造业发展的新名片和经济加速增长的动力引擎 [1] - 以新能源汽车和商业航天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是北京工业新动能的核心 [4][5][6] 企业案例与技术创新 - 广联达推出国产自研建筑产业大模型AecGPT及行业AI平台,实现AI赋能建筑行业数字化突破 [2] - 北京越野智能工厂实现关键工序100%自动化和全链条数字化管理 [1][2] - 北汽集团有19家工厂入选北京市首批115家先进级智能工厂,体现智能化转型实力 [2] - 开运集团是国内商业航天编目数据领域先行者,也是北京市首批数据资产入表试点单位 [3] - 和利时推出国内首创的生产控制和管理原生一体化融合智能系统,为工厂提供智能大脑 [3]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北京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20万辆,为十三五末期的近3倍 [4] - 2024年在京车企生产新能源汽车约30万辆,是2020年2万辆的15倍 [4] - 2025年前7个月北京市新能源汽车累计产量已突破31万辆,超越2024年全年产量 [4] - 2025年上半年北京L2级智能乘用车新车渗透率达到68.3% [5] 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 - 北京双智城市建设实现600平方公里车路云一体化基础设施连片覆盖 [5] - 累计发放自动驾驶测试牌照超1100张,累计自动驾驶里程超4500万公里 [5] - 发布《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保障自动驾驶车辆创新应用 [5] 商业航天产业生态 - 2023年中国商业航天企业百强中,市值超100亿元的21家企业有12家在北京,百强企业中共51家在北京 [6] - 北京已聚集300余家商业航天企业 [6] - 北京市推出《加快商业航天创新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8年)》,提出23条重点任务 [6]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目标 - 《北京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年)》目标包括: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实现数字化达标 [6] - 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0% [6] - 培育100种以上数字化转型优秀供给产品,20家市级及以上工业互联网平台 [6] - 打造20家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新增100家智能工厂与数字化车间 [6] - 推动京津冀工业互联网标识二级节点总数达60个以上,服务企业节点超6万个 [6]
解码未来产业|北京“智造”新动能崛起 产业升级路径聚焦新高地
新京报·2025-11-05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