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 [2]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2] - 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扩大粮食单产提升工程实施规模 [9]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9] - 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端智能、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9] 农业现代化与科技创新 - 农业科技创新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 [2] -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扩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 [9] - 聚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创新 [9] -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9] - 完善农业经营体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 [9]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34∶1 [2] - 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11] - 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 [11] - 强化价格、补贴、保险政策支持和协同,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12] -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12] 乡村建设与基础设施 - 持续推进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解决农村改厕、垃圾围村等问题 [11] - 完善农村供水工程体系,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 [11] - 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11] - 推动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 [11] -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 [11] 政策支持与资源保障 - 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创新投融资机制 [12] - 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实施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12] - 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维护进城落户农民权益 [12] - 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投入乡村,依法盘活用好闲置土地和房屋 [12] - 发展壮大乡村人才队伍,激励各类人才下乡服务和创业就业 [12] 脱贫攻坚与防止返贫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脱贫地区产业持续发展壮大 [2] - 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 [10] - 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精准识别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体系 [10] - 加强分类精准帮扶,落实兜底式保障和开发式帮扶措施 [10] - 保持过渡期后现有帮扶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总体稳定 [10]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2025-11-06 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