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是一种力量,真是一种抵达”(艺文观察)
人民日报·2025-11-06 06:11
行业活动与作品典藏 - 第四届华语纪录电影大会近期落幕,23部作品被"国家影像典藏工程"永久收藏,包括《山河为证》、《您的声音》、《父辈的天空》等 [3] - 中国电影资料馆等3家机构获年度特别贡献纪录电影机构 [3] 行业产出与制作特点 - 2025年截至10月21日,有22部纪录电影公映,平均制作周期为6.3年 [4] - 行业创作强调"慢"节奏与长时间守候,例如《新三峡》制作历时30年,《胡阿姨的花园》历时9年,《日暮·归乡》历时8年 [4] - 行业年度基调被定义为"慢是一种力量,真是一种抵达" [4] 技术应用与创作理念 - 在AI技术流行的背景下,行业强调真实是纪录电影的核心价值,是"与观众的一份契约" [5][6] - 行业认为应警惕过度使用AI可能导致失去真实的表达和艺术之美 [6] - 技术被用于增强真实感,例如《中华白海豚》通过6年追踪拍摄,总航程超3600海里,营造沉浸式体验 [5] 内容主题与观众连接 - 行业作品聚焦普通人生活,如话务员、电焊工、粤剧老师等,通过纪实影像沉淀人生况味 [3] - 行业认为作品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关键在于故事与观众生命体验的重合瞬间,创作无诀窍,需用时间沉淀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