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外卖”热的冷思考(微观)
人民日报·2025-11-06 06:11
行业定义与市场热度 - 上门体育培训服务是体育培训与"上门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兴赛道[2] - 平台上线10个月用户突破30万,覆盖全国超百个城市,复购率约45%[1] - 消费市场从青少年体适能训练、田径、跳绳、搏击等专项技能学习,拓展到更多健身群体[1] 行业驱动因素 - 政策推动全面推行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1] - 社会对青少年体育锻炼日益重视,折射出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体育锻炼需求[1][2] - 服务形式灵活多样,包括一对一私教和多人拼团课[1] 行业积极实践 - 部分平台对线上教练设置资质证书、教学案例、身份证及人脸识别等四重审核[2] - 部分平台为学员投保意外险,若在课上发生磕碰或损伤可申请理赔[2] - 学校体育活动创新案例涌现,如湖南岳阳建立班级代表队定期比赛,四川成都引入飞盘、跑酷等新兴运动项目[3] 行业发展挑战 - 教练资质参差不齐,缺乏统一认证体系[1] - 临时运动场地的安全标准不明确,风险预警机制亟待建立[1] - 意外伤害发生时的责任认定与救济渠道有待畅通[1] 行业规范与监管方向 - 需制定专项服务标准,利用新技术监测服务质量[2] - 需明确界定平台企业、教练员和消费者的权利与责任[2] - 需以绣花功夫完善行业规范,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