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干河畔,又见“老朋友”
人民网·2025-11-06 08:05
文章核心观点 - 山西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和专项保护行动,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吸引了包括东方白鹳、卷羽鹈鹕在内的多种珍稀候鸟种群数量大幅增加,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驿站[4][5][7] 生态修复与保护措施 - 制定并实施《山西大同桑干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计划(2024—2028)》,通过加强流域综合管理、定期清运垃圾、构建防护林带等措施改善鸟类栖息环境[7] - 在候鸟迁飞季展开护鸟专项行动,采用“车巡+步巡+无人机巡查”的立体巡护模式,严厉打击非法伤害候鸟的行为[7] - 设立野生鸟类救助点,对受伤鸟类进行救助和照料,计划在次年3月对恢复良好的个体进行放飞[7] 生态环境改善成效 - 观测到的卷羽鹈鹕数量从最初的2只增加到最多时的50多只,黑鹳也从稀客变为常客[5] - 记录到东方白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在桑干河北岸铁塔上搭建巢穴,标志着环境向好[5] - 湿地公园记录到的鸟类已有一百多种,迁飞高峰期河面上出现雁鸭成群、鹳鹭齐飞的壮观景象[7] - 鸟类种类不断增加,摄影师需要每年学习以识别新出现的鸟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