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粮食产量突破1.4万亿斤 [2] -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 [2] - 202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119元,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34∶1 [2] -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全局和成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 [3] -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强国建设根基,稳住农业基本盘是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压舱石 [3] - 农业农村现代化关系亿万农民福祉,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 [4]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 -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过程,急不得也等不得 [5] - 科学把握差异性和规律性,在统一部署下充分发挥各地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搞一刀切 [6] - 赓续农耕文明与引入现代元素相结合,保护传统村落和农耕风俗等文化遗产 [6] -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让农民成为现代化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7] - 把政府和农民两方面的作用都充分发挥好,多采用示范、引导、扶持的方法 [7] 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 - 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力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 [9] - 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9] - 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加快高端智能、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 [9] - 扩大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智慧农业等应用场景,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 [9] - 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 [9] 统筹建立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机制 - 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精准识别、动态进出的常态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体系 [10] - 对原建档立卡脱贫人口中主要依靠政策托举实现脱贫的,继续实施帮扶 [10] - 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作为欠发达地区的帮扶单元,给予集中支持 [10] - 保持过渡期后现有帮扶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总体稳定,根据需要适度优化 [10] 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 逐步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 [11] - 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解决农村改厕、垃圾围村等问题 [11] - 推动县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护,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11] - 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质量 [11] - 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 [11] 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 - 坚持将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确保乡村振兴投入力度不断增强 [12] - 强化价格、补贴、保险政策支持和协同,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 [12] - 加大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实施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 [12] -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监督管理 [12] - 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投入乡村 [12]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人民日报·2025-11-06 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