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属于谁?高校校门开放为何难
经济观察网·2025-11-06 09:48
事实上,高校封闭化趋势早于疫情。2019年之前,部分高校因安全、教学秩序等理由逐步设立门禁。但 疫情成为加速器,健康码、行程核验、限流措施被制度化,即便后来防疫政策全面退出,高校大门相关 管控却未同步解除,并一直延续至今。 更值得警惕的是,封闭逻辑已蔓延至几乎没有参观需求的普通高校。全国数千所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常 年并无多少游客参观,却同样实行较为严格的门禁制度,外来人员需登记、审批甚至被拒之门外。这说 明,绝大多数校园封闭并非单纯应对"人流压力",而是一种系统性治理偏好:以"安全"为名,行"隔 离"之实。 公共属性与管理现实的冲突 大学是否应向社会开放,本质上关乎其公共属性与教育使命的平衡。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均为教育部直属、中央财政拨款的公立高校。其土地、建筑、师资均来自公共资源 投入。理论上,校园空间具有公共产品属性,理应适度向公众开放。 清华大学西门外,清晨已有游客排队等候。他们并非来参加学术会议或校园招聘,而是希望进入这座中 国顶尖学府"打卡"。然而,自2023年恢复预约入校以来,清华实行"每人每180天仅可成功预约一次"的 限制;在北京大学东侧门,类似的排队也在同步上演。与清华大学不同的是,北京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