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观察丨美最高法院开审关税大案 两个半小时辩论充满质疑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5-11-06 14:11
案件背景与起源 - 美国最高法院于当地时间11月5日就总统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大规模征收关税的合法性展开口头辩论 [1] - 案件源于2025年4月,教育玩具公司Learning Resources和葡萄酒与烈酒进口商V.O.S.Selections因关税导致进口成本攀升、利润空间被挤压而分别提起诉讼 [4] - 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于8月29日判决总统无权依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实施广泛关税措施,该裁决执行被暂缓以待最高法院程序 [4] 法律程序与审理阵容 - 最高法院于9月9日决定合并审理烈酒进口商和教育玩具公司的诉讼案件 [5] - 代表联邦政府出庭的是美国诉讼总长D·约翰·绍尔,代表小企业阵营的是前代理诉讼总长尼尔·卡特亚尔,此外一组由加州牵头的州政府也加入原告一方 [8] - 原定80分钟的口头辩论因大法官追问密集,实际持续约两个半小时 [10] 法庭辩论焦点 - 辩论核心聚焦于《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的文字与立法史是否授权总统征收广泛、长期、全球适用的关税 [11] - 大法官们追问的要点包括该举措是否触发“重大问题原则”、条文如何推导出加征关税的权力、以及是否涉及三权分立问题 [11] - 大法官们还讨论了历史先例的适用性、救济措施的设计以及总统在国家安全领域的必要权力空间 [12] 判决可能走向与影响 - 判决可能大幅限缩总统权力,明确《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不授权普遍性关税,未来总统需寻求国会授权 [15] - 另一种可能是技术性折中,承认总统在有限范围内有紧急权力,但否认其可变相调整整体税则 [15] - 案件结果将对美国贸易政策产生深远影响,可能使其更可预测、更具透明度,或强化总统在经贸紧急状态下的权力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