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定位之变 - 战略重心从“科技创新”转变为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至12项战略任务之首 [2] - 转变根植于“十四五”时期科技实力显著增强 全社会研发投入超3.6万亿元 较2020年增长48% 研发投入强度达2.68% [1] - 产业发展重点从解决技术“有无”问题转向推动创新成果规模化应用和全产业链优化升级 以应对传统产业占比超60%及高端环节竞争力不足等结构性挑战 [2] 架构设计之变 - 顶层架构首次确立“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并写入“保持制造业合理比重”的量化要求 超越“十四五”原则性导向 [3] - 系统布局体现为三个关键维度 确立先进制造业为核心骨干以防范经济“脱实向虚” [3] - 构建传统、新兴、未来产业的梯度发展机制 并强化现代化基础设施的协同支撑 [3] 动力机制之变 - 经济发展模式从侧重供给端创新驱动转向“内需主导、消费拉动、内生增长”的供需双侧协同发力 [4] - 实施层面设定“居民消费率明显提高”量化目标 并提出“投资于物与投资于人相结合”的路径以释放内需潜力 [4] - 强调破除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卡点堵点 降低国内流通成本 为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规模化应用场景 [4] 开放维度之变 - 开放战略从“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升级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战略排序从第九位提升至第五位 [6] - 实施路径包括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保障外资企业国民待遇 以及积极参与全球产业治理并主导制定新兴领域国际标准 [6] - 人民币国际化表述从“稳慎推进”调整为“推进” 预示着资本项目开放和跨境支付体系建设将迈出更大步伐 [6] 未来驱动力与目标 - 规划将以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为核心驱动力 通过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和创新政策实施机制来系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7] - 最终目标是推动产业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创造强国”实现历史性跨越 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持久动能 [7]
十五五”规划的产业体系建设之“变
证券时报网·2025-11-06 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