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新华财经调查】氢能产业规模化发展,河北如何破局?
新华财经·2025-11-06 15:58

行业政策与定位 - 氢能被《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为推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正式将氢能纳入能源体系 [2] - 河北作为国家首批能源领域氢能试点,已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条,全产业链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 [1][3] 产业发展阶段与瓶颈 - 行业即将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需重点解决产品经济性问题以满足市场化要求 [2] - 行业瓶颈主要是供需错位和储运制约,氢能资源分布与需求区域严重割裂,跨区域运输成本高企导致供需失衡 [3] - 储运成本占到氢气总成本的40%左右 [4] - 产业应用初期面临三大问题:客户承担试用成本和应用风险(是否敢用)、氢气经济性差导致支付价格分歧(是否有资金用)、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否有条件用) [3] 河北产业实践与技术创新 - 在张家口布局“风氢一体化源网荷储综合示范工程项目”,采用离网制氢模式,达产后绿电制氢成本有望降至18元/kg以内 [4] - 海泰新能康保-曹妃甸氢气长输管道项目正式开工,主线1037.82km,设计压力7.2MPa、管径813mm,途经18个区县,旨在破解绿氢地理错配难题 [4] - 河北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4518辆,其中氢能重卡2800辆,位居全国第一 [5] - 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成本已降至2500元/kW以下,预计2030年可降至200元/kW,低于传统内燃机水平 [5] 商业模式探索与未来方向 - 唐山钢铁企业利用自有工业副产氢为内部运营车辆提供低成本氢源,构建氢能重卡应用闭环,模式日趋成熟并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6] - 旭阳集团定州园区依托煤化工产能推进工业副产氢全链条发展并形成稳定盈利,计划将“定州模式”推广至其他园区,长远目标是构建绿氢生态 [6] - 未势能源瞄准副产氢丰富地区,通过合作提供稳定货源和运力,先以低成本副产氢带动产业链,再逐渐切换成绿氢 [7] - 未来产业方向是供给端从绿氢替代工业副产氢,应用端从交通领域拓展到工业领域 [7] - 预计到2060年,我国氢气年需求量将达1.3亿吨,工业需求占主导地位,占比约60%,当氢气价格达到12-16元/kg时将在工业领域大规模应用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