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出海 共赢致远(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2025-11-07 05:58
中国标准国际化的战略意义 - 标准国际化是中国与世界深度互动、共享发展的过程,而非单向输出 [1][3] - 提升标准国际化水平有助于中国产品、服务和标准走向世界 [1] - 中国标准落地海外,如赞比亚农场、巴基斯坦机场和印尼雅万高铁,为当地输送技术红利并激活发展动能 [3] 标准对国际贸易与产业发展的作用 - 标准是国际贸易的重要技术规则,中国产品出海必须跨越目标市场的技术、环保、质量认证和安全规范等标准门槛 [2] - 例如火锅、奶茶等中餐出海因标准差异面临材料合规和供应链重整问题 [2] - 中国在“十四五”时期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079项,推动500余项标准实现中外互认,促进交易落地并为相关行业及产业链带来新机遇 [1] 中国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标准引领 - 随着中国在创新前沿从跟跑走向并跑和领跑,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准化体系成为紧迫任务 [2] - 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规模化落地阶段,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82.39亿元,占全球约50%,并牵头制定养老机器人国际标准 [2] - 在新能源、特高压、5G和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凭借完整产业链和技术创新优势,有能力为全球贡献更多中国标准与智慧 [2] 标准认证带来的具体行业机遇 - 文莱民航局正式认可中国民航局的适航标准,突破适航认证壁垒,使中国生产的飞机有更大机会进入国际市场并增强品牌竞争力 [1] - 从初级产品出口到技术、品牌和标准出海,中国对外贸易“走出去”的边界不断拓展,质量持续提升 [1] - 发挥标准的先导作用,从积极对接到主动共建,从被动合规到提前布局,可使“走出去”的步伐更稳更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