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意义 - 文化繁荣兴盛被视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1] -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和国际竞争力提升[2] -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战略任务[1]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的必要性 - 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力,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在于顺时应势、推陈出新[3]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与日俱增,呈现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特点[4] - 国际竞争既表现为经济、科技等硬实力竞争,也表现为文化等软实力竞争,需要形成文化竞争力与影响力[5] 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基本要求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文化发展全过程[6] - 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7] - 立足新时代伟大实践,从实践中汲取鲜活素材推进文化创新[8] - 顺应信息技术发展潮流,加快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应用[9] - 秉持开放包容态度,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10]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具体举措 - 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融入法治建设、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12] -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解放思想、发挥个性、大胆探索,提高文艺创作质量[13][14] - 把培养支持高水平文化人才作为战略性任务,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14] - 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完善保护传承体系,与破坏文化遗产的行为作斗争[15] - 繁荣互联网条件下新大众文艺,引导规范网络文学、网络游戏、网络视听等健康发展[15] 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与方向 - "十五五"时期我国将由中等收入国家迈向高收入国家,正是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时期[16] - 要把文化产业、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以文化赋能经济社会发展[16] - 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充满活力和竞争力的优秀文化企业和品牌[16] - 推进文化和科技融合,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16] 提升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 - 完善国际传播体制机制,加强国际传播重点基地建设[17] - 创新传播载体和方式,用好新媒体手段,支持社交媒体平台国际化发展[17] -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提高讲故事的能力水平[17] - 鼓励更多文化企业和优秀文化产品走向世界,以文载道、以文传声[17]
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人民日报·2025-11-07 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