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让体育回归“育”的本意(金台随笔)
人民日报·2025-11-07 06:11

让体育课育体又育心的关键,在于科学的课程设计、教师的积极引导、持续的人文关怀。有的地方推 行"体育家庭作业",让学生在校外、假期也能保持锻炼习惯;有的学校打破班级界限,让学生根据兴趣 选择不同运动项目上课;有的学校利用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学生的运动负荷、心率、动作规范性……从 不少地方的探索看,借助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完善教育评价等举措,体育课有力促进了青少 年健康快乐成长。 体育的"育",还在于"文明其精神",这同样有赖于适度提升训练难度和运动强度。诸如篮球、足球之类 的团队项目,只有在接近真实比赛的对抗中,学生才能真切体会竞技规则的意义和团队战术的奥妙。简 单的踢腿拉伸,松散的游戏打闹,无法让学生对体育规则和体育精神形成深入理解。 曾经一段时间,在"唯分数论"的影响下,无论校园体育课,还是校外训练营,"考啥练啥,不考不练"成 为突出问题,体育在青少年教育中沦为配角。如今,体育课和体育教育备受重视,更要注意避免陷入应 试窠臼。测试成绩并不是衡量学生体育素养的唯一标准,若一味计较秒表的数字、起跳的次数,而忽略 了对精神风貌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体察,体育的育人效果将大打折扣。 对更高、更快、更远的极致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