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我们”丨哈工大的科研之路
新华网·2025-11-07 16:16
光影流转,收集展览的百幅图片,不仅是一座城市的工运编年史,更是几代哈尔滨人青春与奉献的生动注脚。曾几何时,父 辈的汗水与荣光同一批批工业企业的崛起紧紧相连;厂房车间的灯火,照亮了无数家庭的奋斗故事,也封存着一代代建设者 最炽热的青春记忆。新华网特此推出"曾经的我们"专栏,与您一同回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致敬老工业基地里永不褪色的 拼搏与坚守。 科创之路漫漫,哈工大的创新之路跨越数十年,成果丰硕。就拿图片展出的机器人"灵巧手"来说,1999年,哈工大开始 机器人"灵巧手"的研究。两年后,第一代机器人灵巧手研制成功,当时的机器人"灵巧手"驱动系统设在手腕上,控制系统的 输出线有400多根,体积大、稳定性差、比较笨重。2003年,科研人员研究出第二代机器人"灵巧手",控制系统的输出线由 400多根一下减少到6根。而2005年研制成功的第三代"灵巧手"控制系统的输出线已减少到4根。2025年8月,哈尔滨工业大学 航天学院、空间智能操控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魏承教授团队研发出一种创新的18自由度多模态感知绳驱"灵巧手",仅需一 个单目相机即可实现整手力-位-触多模态感知,这项技术无需安装传统位置/力传感器,可显著降低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