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加快建设体育强国
人民日报·2025-11-08 07:14

体育产业政策与战略 - 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国家战略连续写入党的十九大和二十大报告,并出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文件[2] -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统筹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1] - 体育产业专项规划及利好政策连续出台,包括激发冰雪经济、促进户外运动、强化金融支持等[13] 群众体育与全民健身 - 全国体育场地数量增至484.17万个,体育场地面积达42.3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3.0平方米[3] - “十四五”时期国家累计投入56.5亿元支持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建成“15分钟健身圈”[3] - 全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超过38.5%,全民健身线上运动会等6000余场赛事扎根基层[3][4] 竞技体育成就 - “十四五”时期中国竞技体育共取得世界冠军519个,创世界纪录68次[7] - 巴黎奥运会上14个小项中国运动员首次站上最高领奖台,并打破花样游泳等项目欧洲垄断[8] - 北京冬奥会实现“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参赛成绩创历史最佳[7] 体育产业发展规模 - 2023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达到3.67万亿元,年均增速超10%,占GDP比重不断增加[12] - 2024年冰雪产业规模达9700亿元,体育用品出口顶住压力,上半年进出口总额超155亿美元[12][13] - 确定40个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2020年至2023年居民体育消费总额增长超千亿元[13] 体育科技与创新 - 风洞实验室、“3D+AI”等高科技应用于竞技体育训练,科技冬奥项目有212项技术落地应用[9][14] - 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在体育领域加速转化,推动产业创新[14] - 体育制造业发展迅速,2024年底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146家[13] 体育赛事经济效应 - 贵州“村超”带来全网超1000亿次浏览量,江苏“苏超”拉动全域消费高达380亿元[12] - 2024年上半年7地监测的511场重点赛事活动,带动体育及相关消费超160亿元,场均超3000万元[14] - 杭州亚运会赛会期间带动周边地区消费最高增长超40%,亚运红利持续释放[14] 体育法制与行业治理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时隔27年首次全面系统修订,600余项体育项目制度规范进一步完善[11] - 中国体育仲裁委员会2023年成立,截至2024年8月底累计受理案件151件[11] - 重拳整治足球、象棋等项目“假赌黑”乱象,涉兴奋剂违法行为正式入刑[11] 体育文化交流 - 体育对外交往成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一环,与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体育友好关系[25][26] - 通过“一带一路”系列赛事、中国乒乓球学院“海外支教”等方式深化国际体育交流[25][26] -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等文化表达展现“中国式浪漫”,武术成为青奥会正式比赛项目[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