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转移与协同发展成效 - 2021年至2024年河北省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265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45.5% [1] - 2024年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为755.3亿元 [1] - 河北省推动“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技术合同成交额逐年上升 [1] 雄安新区科技创新进展 - 雄安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企业超过200家 [5] - 河北省支持雄安新区科技创新专项资金超3.7亿元,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数字城市等领域 [5] - 河北雄安多少定制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研发AI隔空量体系统,10秒采集18项人体数据,准确率99%,智能制版技术降低70%人工成本 [3] - 容城服装产业年产能超亿件,AI技术解决人工制版效率低(日最多20套)和人工量体返工率高(达15%)的痛点 [3] - 公司3D虚拟试衣、AR试衣镜等技术已在全国多家线下旗舰店应用 [3] 沧州生物医药产业承接 - 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累计入驻企业66家,其中京津企业48家,吸引上市公司13家、中国医药百强企业6家 [5] - 园区落地项目总投资额超228亿元 [5] - 沧州累计签约京津项目329个,引进央企二三级子公司54家,总投资超1800亿元 [6] - 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将10个产品生产转移至沧州,包括抗肿瘤原料药氟尿嘧啶 [5] 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构建 - 河北省吸引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京津优质技术转移机构设立分支机构 [7] - 建设15家中试示范平台,累计承接京津技术成果中试转化项目超100项,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37家 [8] - 通过场景专项等措施,推动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新技术在河北首试首用,打造“空天信息+水利”等跨区域协同示范场景 [7] - 吸引北京智眸科技、七腾机器人等科技企业落户河北,形成“场景引技术、技术带项目、项目聚产业”的循环 [7]
2024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千亿
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11-08 18:17